首頁 > 藝術新聞 > 藝術金融的現狀模式與藝術品投資發展趨勢
[登入] 或 [註冊]

藝術金融的現狀模式與藝術品投資發展趨勢

2017-10-31 來源:藝寶藝術品 編輯:葉亮 人氣:000

現代藝術金融(Art&Finace)是藝術品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金融資本(finance capital)參與藝術市場而出現的一種新興的金融業務。

一、藝術金融的發展現狀

藝術金融是藝術品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從形態上而言,藝術品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從功能角度而言,藝術品的功能在逐步增加,我們今天講的藝術金融是在藝術品成為投資對象之後才出現的一種現象。

研究藝術金融實際上是在探討藝術與金錢的關係。而藝術與金錢發生聯繫是相當早的,自從有了錢,金錢與藝術就在一起了。因為錢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有書法、也有繪畫;有人物、也有山水。

紙幣的藝術元素就更突出了。這是最早的紙幣,宋代的交子。文獻記載:交子用鋼版印刷,版畫圖案精美,三色套印,上有密碼、圖案、圖章等印記。

可見,交子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藝術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藝術品作為個人賞玩的對象,之後成為了可以交換的商品,藝術品具有了一定的消費功能。這是藝術品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在藝術品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藝術品成為收藏的對象。這時,藝術品被看做是社會地位和財富象徵。

西方的收藏活動大概出現在中世紀。早在15世紀,義大利畫家Vasari就出版了《藝苑名人傳》,其中記載了文藝復興時期教皇、皇室、貴族和富商們的收藏活動。由於藝術品收藏的需要,拍賣這種特殊形式被運用到藝術品交易中來。

公開拍賣最早源於17世紀初的荷蘭。17世紀末傳入了英格蘭。英格蘭最高的一次拍賣發生在1676年,標的是一間圖書館。繪畫拍賣直到1682年才首次出現在倫敦。差不多半個世紀後有了(索斯比)和(佳士得)。

當時許多權貴精英人士爭相在拍賣會上競買藝術品,並以此為榮。這時候,藝術品雖然與錢有關係,但是還算不上藝術金融。如果說藝術品與金融能扯上關係,那就是一大批銀行家成為了收藏家,甚至銀行開始參與收藏。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講的藝術金融的含義。

中國的藝術品收藏歷史更加悠久,歷史上第一次收藏熱大概出現在北宋時期。之後再晚明、康乾盛世、清末民初有出現了大規模的收藏熱。今天所處的是一次新的收藏熱。但是我國歷史上沒有出現藝術品拍賣這種交易形式。但是從融資角度來看,出現了典當這樣一種中國特色的「藝術品金融」。

藝術品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是作為投資對象的藝術品階段。客觀上講,收藏本身已含有投資的功能,但是真正以投資為直接目的的藝術品交易活動出現比較晚。國際上,通常把1961年Richard Rush(理察•拉許)發表《作為投資的藝術品》看做是一個分界線。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藝術品不再局限於充當滿足個人愛好的收藏對象,而逐步發展成為了投資資本(investment fund)追逐的目標,藝術品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資產(asset class)。

這是現代藝術金融產生的大背景。

在藝術品投資中,金融資本的介入或藝術金融產品的開發普遍受到了關注,這就是我們今天談的藝術金融或藝術品金融。因此,藝術金融不是藝術與金融的融合,而是是藝術與資本結合的表現形態。

二、藝術金融的兩種類型

藝術金融在中國出現後,沿著兩個方向展開:

一是以藝術品為載體,實現資本融通、保值和增值的藝術金融,即商業性藝術金融。商業性藝術金融的表現形態有:藝術金融、藝術信託、藝術保險、藝術質押等銀行藝術金融業務。這種模式的基本思路與追求目標是藝術的資本化。

二是以資本為工具,扶持和促進藝術產業發展的藝術金融,即公益性藝術金融。公益性藝術金融的具體形態有:國家藝術基金、台灣藝術銀行、各地政府扶持的文化藝術金融服務模式等。這種類型的基本思路和追求目標是藝術的產業化。

因為有兩種類型的藝術金融,因此就出現了同一名稱的不同解讀。比如:藝術銀行:Art bank 與Art banking。

藝術基金:國家藝術基金與銀行藝術基金。

藝術保險:藝術保險政策與藝術保險業務。

這就是我們在談論藝術金融時總是糾纏於概念的主要原因。

以上兩種類型的藝術金融是相互促進的。藝術產業化的規模會影響藝術資本化程度。反過來,健康的藝術資產化和資本化將為藝術品產業的發展提供動力。

相比較而言,公益性藝術金融起步較晚,目前主要是由政府在推動,學界關於這方面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商業性藝術金融的實踐自2005年起,已經發展了將近10年。主要由民間力量及金融機構推動。學界關於這方面的理論雖有一些研究,但是遠遠落後於實踐的需求,分散、零散、不成體系。

三、商業性藝術金融模式與風險

目前國內嘗試開展的商業性藝術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除了傳統的藝術品拍賣和藝術品典當外,還有:藝術品信託、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保險、藝術品擔保、藝術品證券化、藝術品租賃、藝術品質押融資、藝術品託管、藝術品銀行(Artbanking)等。

商業性藝術金融業務的主要環節是指各種藝術品金融模式運行時必須要共同經歷的一些關節,主要包括:藝術品確權、藝術品鑑定、藝術品評估、藝術品託管、藝術品變現、藝術品經紀等。

其實,藝術品保險、拍賣、典當、託管也可以看作是藝術品金融業務的環節,但不是必須的環節。其中,拍賣、典當應當屬於藝術品變現(交易)的方式;而保險則與保管(託管)有一定的關聯關係。

商業性藝術金融業務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安全問題,一個是效率問題。

安全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指風險要可控。這是從藝術品本身特性的角度來講的。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的財富類型和投資對象,其本質上具有與其他有形資產(如房地產)、無形資產(如證劵)等財富類型和投資對象所不同的風險。

比如:藝術品權利歸屬問題(確權)、藝術品真偽問題(鑑定)、藝術品價值問題(評估)、藝術品的有形保有問題(保管)、藝術品的價值保有問題(保險)、藝術品權屬變更問題(交易變現)。這些安全問題主要與藝術品金融的環節有關,即藝術品交易各環節的制度設計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保障藝術品金融活動的安全。

效率是指藝術金融作為新興金融業務,能給金融活動主體所帶來的保值和增值問題,這是從藝術品市場角度講來講的。如果藝術品金融活動不能保值、增值和及時變現,藝術品作為金融資本投資和融資對象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影響,藝術品金融業務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這些問題則主要與藝術品金融業務的模式有關。因此,藝術品金融業務模式設計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藝術金融活動的效率。

可見:藝術品金融的環節追求的主要目標是安全。而藝術品金融業務的模式追求的則主要是效率。

安全與效率並非是兩個獨立的問題。安全問題解決不好,勢必會影響藝術品金融的效率。但是一味追求安全,將導致藝術品金融的效率降低。比如藝術品保險業務。同樣,過於追求效率,也會危及安全,比如文交所開展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

目前影響藝術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與影響藝術品市場的主要因素是相同的,主要有:確權、評估、鑑定、保險、稅收。

受藝術品本身特性影響越大的風險,法律所能起到的化解作用就越小。相反,受藝術品本身特性影響越小的風險,法律能夠起到的化解作用就越大。法律對有些風險可以起到主要的防控和化解作用,如藝術品稅收和藝術品確權。

對有些風險可以起到較好防控和化解作用,比如藝術品保險。對有些風險只能起到輔助性防控和化解作用,如藝術品鑑定和藝術品評估。因此,對於藝術金融風險防控問題,不能一味地寄希望於法律制度。而應當有所區別地進行不同的風險治理設計。

四、藝術銀行及其模式

藝術銀行這一概念最早源於加拿大。1972年,為支持年輕藝術家,增加大眾接觸、了解和欣賞藝術品的機會,加拿大國家藝術委員會成立了加拿大藝術銀行。在之後的發展中,藝術銀行逐漸形成了兩種風格:藝術銀行Artbank,藝術銀行業務Artbanking。

Artbank的主要代表有:加拿大藝術銀行、澳大利亞藝術銀行、韓國藝術銀行、台灣銀行。以台灣藝術銀行為例:台灣「文化部」出資設立藝術銀行目的是「提升國民美學素養並活絡藝術市場。藝術銀行購入深具特色的台灣藝術家作品,經由租賃流通機制於國際機場、總統府、車站、甚至海外據點等公共空間展出,美感滲入人民日常生活,也吸引收藏家、畫廊發現才華的藝術家,讓更多創作進入藝術市場,活絡台灣視覺藝術產業」。

可見,Artbank實際上與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無關。而藝術銀行業務Artbanking的主體則主要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如: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德意志銀行、巴黎銀行、荷蘭銀行、JP摩根大通銀行等。這種銀行業務大都從私人銀行發展起來的。源於銀行高端客戶對藝術品或藝術資產配置的需求。

銀行為了迎合和滿足這些高端客戶的需求,便主動提供相關服務。最初是請藝術專家陪著客戶參觀畫廊、藝術博覽會和拍賣會,提供買賣諮詢,之後業務逐步擴展到整個藝術金融業務。

Artbanking這種以銀行為主體開展的藝術金融業務,雖然我們也稱為「藝術銀行」,但卻不是加拿大藝術銀行的變種,在歐洲其歷史是非常久遠的。義大利人在15世紀時最早涉足銀行業,1609年荷蘭人建立在阿姆斯特丹的銀行,標誌著現代銀行業的出現。18世紀60年代,銀行就開始出現了藝術金融業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薩克森選候、丹麥國王、瑞典國王等都曾以藝術品做抵押,從銀行獲得資金用於奢侈消費和發展軍隊。

以瑞士銀行的瑞銀藝術銀行為例。其藝術服務包括信息研究、鑒價、保全及運輸建議、代買代賣、收藏策略、遺產規劃、維修監督等。瑞銀藝術銀行自身也從事藝術品收藏、交易,以此影響藝術品的價值和客戶的買賣行為。還發行一些信託產品,贊助藝術活動。歐美的藝術金融其實主要指這種形式。

中國歷史上不存在公益性的藝術金融,即社會與政府籌措資金支持藝術事業發展。但是商業銀行針對藝術品開展的金融業務是存在的。1848年英商東方銀行在上海設立了分行,這是中國現代銀行業的開始。清末民初,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國華銀行、興業銀行、美豐銀行、四行儲蓄會、聚興誠銀行等都曾開展過針對藝術品的抵押融資和保管等金融業務。1949年這些業務在中斷。

我國這些年也開展了一些藝術銀行的嘗試。總體上看,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以支持藝術或藝術家為目的的Artbank。而以銀行為主導的類似Artbanking的藝術基金、信託、質押融資等形式是存在的,但是發展比較困難。發展困難的原因分析:從制度上講,相關法律制度缺乏。從市場供求關係來看,銀行高端客戶的藝術鑑賞和需求有限。從技術上來看,鑑定、評估等問題解決不了。

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上述原因都是表面的。首先,藝術品的問題不是靠法律能有效解決的。其次,現在銀行高端客戶(高凈資產客戶)對藝術品的需求是充足的,只是有錢不敢花。鑑定評估問題在很大層面是人的問題,準確講是權威鑑定評估隊伍的問題。

就境外的藝術銀行而言,不論是Artbank,還是Artbanking。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其背後都有一支權威的、具有公信力的鑑定評估專家團隊。我們目前缺乏的不是Artbanking,而是Artbank。大陸當前無論是官辦藝術機構(如博物館)專家,還是民間在藝術市場摸爬滾打出來的行家裡手,在很大程度上已喪失了社會公信力。

我的設想是:鼓勵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民間組織出資組建公益或公私兼顧的藝術銀行Artbank支持藝術和藝術家。同時形成專業化的、權威的專家團隊。由Artbank與Artbanking進行合作,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藝術銀行類型。這可能是藝術銀行存在的價值與發展方向。

五、藝術金融的發展趨勢

藝術金融與藝術市場呈正相關關係。藝術金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藝術市場的發展趨勢。

根據2014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統計:2013年,國際藝術市場純藝術品和古董銷售額為474歐元,同比增長8%。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增長率僅有2%。2013年,美國占全球市場銷售額的38%,中國115億歐元跌至24%,英國以20%的份額排名第三。就藝術品拍賣市場而言:2013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為225億歐元,增長率為5%,占藝術市場總額的47%。2013年,美國藝術品拍賣占國際市場的34%,中國以低於美國一個百分點的33%屈居第二,英國17%,法國約6%。

可見,就2013年的全球藝術市場而言,整體上呈「西升東落」趨勢。與此相關的藝術金融狀況又如何呢?

Art & Finance Report 2013顯示:在2012年之前,全球藝術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變現有兩個方面:一是藝術資產化趨勢;二是市場對專業藝術金融服務需求增長。其中,受中國藝術投資的影響,全球藝術投資基金市場在2012年前增長了69%。但是在2012年中國市場出現轉折。全球藝術投資基金Art investment funds 從2011年的9。6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6。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藝術基金與藝術投資市場從2011年的5。06億美元下滑到2012年的3。67億美元。

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2014顯示:中國藝術基金市場快速發展,在2011年達到頂峰,估計有70多家藝術基金,總共管理約15億歐元的資產。但是在2012年,資產估價減少了70%。2013年中國有29支藝術品基金的面值接近5億歐元,而且接近或到期。但是當年發行的藝術基金大概只有10支左右,藝術僅僅估價不到1。5億歐元。從2014年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香港市場略好於北京市場,但整體上看,藝術市場仍然處於調整期內,且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好轉。受藝術市場大環境影響,作為商業性的藝術金融會受到較大影響。但是受國家文化金融政策的鼓勵,政策性藝術金融會有較多發展機遇。

按讚留言: